创新发展全面推进教育关工委优质化建设工作
今年1月8日,中共江苏省委教育工委、江苏省教育厅以2019年1号件颁发了《关于推进全省教育系统关工委优质化建设工作的意见》,拉开了江苏教育系统关工委优质化建设的序幕,标志着关心下一代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本次培训班,实质上就是江苏教育关工委优质化建设工作的学习会,启动会,实施会,更是提高认识、明确目标、强化共识、坚定信心的战前动员会。
为了帮助大家很好地分析、理解优质化建设,借此机会,我谈四个问题。
一、为什么要开展关工委优质化创建
第一,优质化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心下一代工作重要指示、推进江苏教育系统关工委工作的需要
在常态化基础上推进优质化建设,自2014年就有动议。那时,我省市、县(市、区)和高等学校校级层面上的常态化合格认定已经基本结束,基层单位常态化合格认定陆续开展。
2015年8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就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做出重要指示。这一重要指示9句话,5层意思,356个字,一是“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认识关心下一代工作,阐述了关工委工作的重要性;二是强调了老同志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和威望优势,同时指出这三大优势不可替代;三是明确了关工委的主要任务是,坚持服务青少年的正确方向,着力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引导青少年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支持和帮助青少年成长成才,团结教育广大青少年听党话、跟党走;四是要大力弘扬“五老”精神,尊重“五老”,爱护“五老”,学习“五老”,宣传“五老”,重视发挥“五老”作用,推动关心下一代事业更好发展;五是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关心下一代工作,支持更多老同志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让他们在时代的舞台上老有所为、发光发热。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全面,系统,要求高,三次提到老同志,从中可以看出对关工委队伍建设、对“五老”是何等期待。
2016年2月,省委常委会专门研究关工委工作,在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时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是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行动指南和重要遵循,要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在江苏落地生根。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在我省教育系统关工委产生了很大影响。2010年,我们抓住了贯彻教育部20号文件的机遇,启动了常态化建设,经过8年努力,江苏教育系统关工委工作大大发展。这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发表,我们在思考如何借此机遇推动各级党委高度重视关工委工作,进一步加强关心下一代工作,同时落实好省委常委会的指示。
2016年,江苏教育系统关工委常态化建设成效突显,100多所公办高校和县市区教育部门常态化建设全部完成;1850多个高校二级单位大部分完成了常态化合格认定;7470多家中小学(幼儿园),60%以上完成了合格认定。为此,我们又在认真思考,常态化建设任务完成后,江苏教育关工委的发展如何引向深入?于是,及时组建了高校和普教两大课题组,结合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研究江苏教育关工委发展走向。课题组经过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提出江苏教育关工委下一步发展重点是抓质量,而且有条件抓好质量,实现优质化。在2016年12月教育厅党组会上,我们教育关工委提出优质化建设的发展思路,得到厅党组首肯。因此,从2017年开始,我们就着手优质化建设工作的筹备。
从优质化确立的过程可以看出,为什么搞优质化建设?一是两个课题组集中了大家智慧和建议,按照江苏教育关工委发展规律得出的研究成果,得到了教育厅党组的确认,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二是为了借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关工委工作之势,推进江苏教育关工委工作优质化发展。同时通过优质化建设,又进一步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在江苏落地生根。
第二,优质化是江苏教育系统关工委工作发展的必经阶段
按事物科学发展规律办事,是我们江苏教育系统关工委一贯遵循的原则。我们江苏教育系统关工委自1992年成立以来,经历了四个相对独立的发展阶段,即组织建设阶段,包括建立关工委组织,组建关工委领导班子,建设关工委工作队伍,搭建关工委工作平台,形成关工委工作体系和组织网络等。制度建设阶段,包括工作指导制度、组织建设制度、内外运行制度、会议制度、学习制度等,形成了几十项制度。长效机制建设阶段,在制度建设基础上,抓长效机制建设,凝练出党委领导关工委工作机制、工作运行机制、组织建设机制、条件保障机制和表彰激励机制,使制度更具有长期性、稳定性、约束性和实效性。常态化建设阶段,历时8个年头,使各级各类教育关工委基本上完成了常态化建设合格认定的任务。
四个阶段成绩很大,健全了组织,壮大了队伍,建立了机制,条件得以保障,关工委基础厚实,积累了丰厚的发展经验。江苏教育关工委发展经验主要有7条,即认识是先导,党委重视是关键,常态化是基础,“六大机制”是保证,“四个作用”是根本,创新是动力,优质化是方向。为了把江苏教育系统关工委工作引向深入,我们必须要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选择优质化作为新阶段,我省关工委工作具备了条件,完全有可能实现这个目标。
第三,优质化是江苏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们江苏教育工作发展很快。本科高校提出了“双一流”建设的目标;专科学校提出了建设“双高”的目标;普教系统提出了“优质均衡发展”的目标。我们教育系统关工委的工作方针是“围绕中心、配合补充;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立足基层、注重实效;积极进取、勇于创新”。因此,配合补充江苏教育发展的中心和大局,是关工委工作的基本定位。离开这个基本定位,关工委工作就成了空中楼阁,缺少生命力。如果我们教育系统关工委工作不能优质化,我们就不能很好地进行配合补充江苏教育,就很难与教育优质发展相匹配。而江苏教育优质发展,直接关系到“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因此关工委工作优质化建设事关江苏发展的大局,事关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大事。
优质化建设的目的,是为了全面提升关工委工作,进一步增强各级关工委的凝聚力、战斗力和服务能力,包括进一步改善关工委工作环境和氛围、提高关工委的队伍素质、合理设置服务载体、提升服务质量等。优质化建设是个过程。优质化基本合格只是阶段性的要求。我们要抓住优质化建设这个机遇,把关工委工作搞上去,把服务质量大大提升一步。
第四,优质化是新形势新任务和加强关工委自身建设的需要
当前,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形势极为严峻。西方敌对势力与我争夺青少年的斗争从未停止。社会转型期的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价值观多元多样。全媒体时代,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青少年成长环境发生深刻变化。青少年正处于人格培养、道德养成的关键阶段。要给青少年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引导他们走好今后人生的正确道路,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青少年作为首要任务,用科学理论引领青少年,用中华美德感染青少年,用红色基因启迪青少年,用伟大成就激励青少年。教育青少年的任务相当艰巨。
教育部党组20号文件指出,关工委的主要任务是“组织、指导教育系统离退休老同志,配合教育部门和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着力对高校和中小学校学生以及青年教职员工进行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教育,全面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服务”。结合江苏教育系统关工委工作,我们关工委需要面对五个方面服务对象,即党和国家及学校的中心工作,青少年学生,青年教师,青年职工,所联系的社区、农村、基层单位。我们所要服务的对象有几个特点,一是对象多,二是要求高,三是需求多样化,四是需求变化大。尽管我省教育系统各级党委高度重视,关工委自身也很努力,队伍优势明显,积累了不少有效经验,但我们队伍年龄偏大,后继乏人,以及思想观念跟不上形势,方式方法有些陈旧等方面仍比较突出,不容乐观。如果不通过优质化建设来提升,我们关工委可能跟不上形势发展,落后于服务对象的需求,难以完成任务,最终不被重视,甚至被时代抛弃。这决不是危言耸听。
因此,我们各级关工委必须进一步树立责任感、紧迫感和危机感,从认识上理解优质化,从思想上重视优质化,从行动上转入优质化,把优质化作为机遇来抓,切实抓出成效来。
二、优质化建设的总体思考与大体安排
优质化建设工作在总体设计上,我们是这样考虑的。
总体思考之一,发一个指导性文件。关工委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就必须要有个文件指导,把这个阶段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工作目标、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以及保障措施等问题说清楚。常态化建设之初,中共江苏省委教育工委和省教育厅党组下发了51号文件,指导常态化建设,保证了常态化建设方向正确,成效卓著。经过全省教育系统关工委同志们的共同努力,在省教育厅党组高度重视下、在教育厅各个委员单位特别是厅办公室的大力支持,今年1月8日以中共江苏省委教育工委、江苏省教育厅名义,颁发了《关于推进全省教育系统关工委优质化建设工作的意见》(苏委教[2019]1号)文件。这是开展优质化创建的纲领性文件,指导性文件,是优质化创建的依据。这个文件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关工委工作鼓足了干劲,增添了底气,强化了信心。
一号文件中讲了六大方面:
一是推进教育系统关工委优质化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指出“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重要指示为指导,坚持服务青少年的正确方向,充分发挥老同志优势,巩固提高关工委常态化建设成果,坚持高质量发展、创新性工作”。精心、精细、精确、精准地推动关心下一代工作向纵深发展,为加快推进江苏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贡献力量。
二是坚持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长。强调“坚持服务青少年的正确方向是关工委优质化建设工作的首要任务”,“坚持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长是关工委优质化建设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
三是巩固提高关工委常态化建设成果。强调“巩固提高关工委常态化建设成果是推进关工委优质化建设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要牢固确立关工委工作“无论怎么重视都不过分”和“关工委常态化建设永远在路上”的意识,进一步完善“六大机制”,充分发挥“四个作用”,要把中小学和高校二级学院作为关工委工作的重中之重。
四是鼓励更多老同志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发光发热。强调要以“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提升能力、有效服务”为目标,注重发挥好“五老”作用。要通过组织发动、骨干带动、表彰推动等形式,不断强化核心层,提升骨干层,扩大参与层,提高参与率和参与水平。要按照“充实、规范、优化、创新”的要求,搭建好工作平台,进一步探索新媒体条件下老同志发挥作用的新举措。这些都是优质化建设的必备条件。
五是进一步加强“四型”关工委建设。要加强政策理论学习,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努力推进工作创新,提高关工委“融入”水平,高度重视日常工作团队建设。这些都是优质化建设的关键举措。
六是要求各级党委行政要高度重视关心下一代工作。强调要进一步明确对关工委工作的领导责任,将关工委工作纳入党建工作、文明单位创建、学校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定期听取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关工委日常工作中的问题,特别要及时调整、配齐配强关工委领导班子和组成人员。在常态化建设基础上,依据工作需要增加经费投入,健全完善表彰奖励和走访慰问制度。有组织地宣传关工委工作,使“五老”感受到组织的温暖。这些都是优质化建设的根本保障。
这个文件有四个特点:
一是政治性强。突出了习近平总书记关心下一代工作重要指示的指导,同时强调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的落实,文件的有些标题和观点都引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
二是具有权威性。省委教育工委是教育系统党内最高领导机关,省教育厅是省教育系统最高行政领导机关。这两个单位发文向各级党委提要求,是教育系统最高规格。各级党委行政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
三是具有针对性。这个文件在教育系统多次反复征求意见,不仅在老同志中征求意见,而且在各级在职领导和部门负责人中征求意见,六个方面的内容,明确了优质化建设阶段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四是具有连续性。把常态化和优质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把巩固、提高、发展常态化成果,作为优质化的重要内容。
总体思考之二,发一个《基本要求》。2019年3月18日省教育厅办公室印发了苏教办关〔2009〕2号文件《关于印发市、县(市、区)教育局和高校关工委优质化建设工作基本要求的通知》。
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一号文件是一个纲领性文件,不可能写得很细。同时考虑到一个阶段的工作要便于操作、对照考核,因此需要有一个标准。而优质化建设才刚刚开始,现在就拿出一个比较成熟的标准是很难的,所以就搞了个《基本要求》。这个《基本要求》是各地各高校优质化建设阶段的努力方向,是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衡量各地各高等学校关工委工作优质化的尺度。
这个《基本要求》是一号文件的配套文件。《基本要求》的内容也仅仅是我们现在想到的,不能涵盖一号文件的全部要求,具有不全面性和不完整性。因此,在具体执行时,两个文件要一起执行,不能偏颇。
在《基本要求》中,高等学校列了28项,市县区列了30项。文件指出:“执行过程中如需作出解释的,由省教育系统关工委负责”。下面,我对其中有些项目作些说明。
第一项“认定常态化合格的指标继续得以巩固的,得满分;否则,不得分”。一是体现了常态化是优质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二是把常态化合格这个成果作为优质化的主要内容,体现了连续性。
第二项“关工委主任由本单位党委主要领导担任,并发挥主导作用”。这个指标的设置十分重要。一是2010年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党组51号文件规定“关工委主任原则上由本单位党委主要领导兼任”。这里说的“原则上”说的是没有特殊情况下都要由书记兼任。因此,设置这个指标是有依据。二是这个指标关系到关工委在这个单位的地位。党委书记不重视的关工委在单位里是没有地位的。党委书记的态度,决定了关工委受到重视的程度。三是常态化合格认定时,多数单位都是由党委书记兼任关工委主任的。合格认定后,由于领导干部频繁变动,有些领导干部也淡化了这个认识,不再兼任关工委主任了。这个单位的关工委工作也由此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现在确定这个指标,是为了巩固常态化建设的成果。
第三项“建立健全委员单位在关工委工作中的职责,履职情况纳入对部门的考核,发挥了助力作用”。委员单位的助力作用,在常态化建设过程中提出,并在常态化建设过程中发展。它关系工委工作能否与日常工作结合的大问题。由于这项工作落实得不充分,不平衡,发展空间较大。所以需要在优质化建设中加以强调。
第四项“工作团队按规定配备,其中老同志原则上不少于4人,坚持驻会办公制度,发挥了关键作用;其中能保持省优秀工作团队称号的再加一分”。强调了老同志的人数,强调了驻会办公制度,强调了发挥关键作用,强调了坚持优秀工作团队条件。过去得过优秀工作团队称号的,现在没坚持,仍然不能得分,更不能加分。这是根据有些单位常务副主任“虚位、缺位、工作不到位”提出的。有些单位日常工作没有老同志参加,用现职人员的工作代替关工委工作,出现了关工委工作的“死角”。这些都需要认真纠正。
第五项“关工委工作经费在常态化合格基础上有明显增加”。在认定常态化合格时,要求本科高校不少于10万,专科高校不少于8万,三万人以上的高校不少于15万。要列入学校预算;市、县(市)不少于10万,大县不少于15万,区不少于8万,并列入财政预算。当时要求必须出示复印件。各地各高校都做到了。现在重提这件事,一是防止有些单位因领导变动而减少经费;二是许多年过去了,物价上涨较快,原先的额度已经不够用了。什么叫“明显增加”,我认为在增加幅度上不能少于3万。事实上,很多单位已经大大超过了,少数单位需要努力一下。
第六项“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和驻会老同志补贴在常态化合格基础上有明显增加”。常态化合格时,常务副主任补贴标准是不少于1000元。现在许多单位都大大超过了这个数字。现在提出“明显增加”,至少要达到1500元。实际上也是对少数单位提的要求。有些单位退休人员返聘都有2000元,常务副主任的补贴实在不能再低于这个数字了。
第十二项“对省里统一部署开展的年度主题教育活动落实较好,并获得组织奖”。过去高校获组织奖不多,现在设置这个指标是为了推动一下,还有两年时间,与学生会、共青团联一下手,稍微努力一下就好了。
总体思考之三,搞好一批试点。遴选了12家单位作为试点,先行一步,以点带面。设区市教育局有无锡市、盐城市;县(市、区)有江宁区、启东市、淮阴区、丹阳市;高校有江南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森林警察学院、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护理职业学院。他们有关工委工作基础好的老先进,有关工委工作跑得快的后起之秀;高校有本科院校,有专科学校。考虑到不同类型,试点经验在同类单位起到引领作用。今年三月份专门召开了优质化建设试点单位座谈会,进行了部署,标志着优质化试点工作开始。
总体思考之四,办一期骨干培训班。4月23—26日今天举办高校关工委负责人培训班,5月8—10日举办普教关工委负责人培训班,以优质化建设为主题,部署面上开展优质化建设工作。省委教育工委领导莅会动员,省教育系统关工委领导具体解读优质化建设文件,专门安排优质化建设试点单位交流优质化建设的思路、规划和举措。以便明确目标,提高认识,强化共识,坚定信心。
总体思考之五,优质化建设的大体安排。
一是优质化建设工作有计划,分层次,分期分批,有条不紊,稳步推进。163所高校和独立学院,13个设区市,106个县市区及开发区,近300个单位,由省教育厅直接抓。高校的1850多个二级学院,由各高校党委负责抓; 7840多所中小学和公办幼儿园,由设区市和县市区教育局党委具体抓。由于优质化建设任务重,至少需要两个五年计划才能完成。今年是学习年,明年下半年开始第一批合格认定。第一批合格单位,抓下属单位的优质化合格认定工作。
二是合格认定的程序为,学习文件,对标找差,整改;组织评议,县市区由设区市组织评议,高校由所在工作片组织评议,在评议基础上进一步整改;相关单位认为合格后,向省教育厅申报,省厅组织相关委员单位负责人进行审议,进一步整改;省厅党组会讨论后认定,厅办发文公布合格单位。要把整改贯穿于合格认定的全过程。将评议的过程变成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过程。把组织委员单位负责人审议变为推动委员单位负责人重视关工委工作的措施。
三是合格认定工作,上级和基层单位必须分期分批进行,但优质化建设工作不能截然分开。因此,组织学习文件、动员部署、整改等方面都可以一起进行,早改比迟改好。
四是基层单位优质化基本要求,由各高校、各设区市按照省里的基本要求,结合实际制订。实施前,征求省教育厅意见,以便把握平衡。
三、优质化建设的基本内涵
常态化建设时,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党组[2010]51号文件指出:“要把关工委工作纳入党政工作运行轨道,融入日常工作之中,实现常态化”。也就是说,常态化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纳入”和“融入”的问题。经过八年的努力,尽管“纳入”和“融入”的问题解决得还不尽如人意,但总算基本完成了。
我们现在要完成的优质化建设任务,就是在“纳入”和“融入”基础上进行的。要努力做到六个进一步,即:进一步往实里走。要把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落实好,落地生根;提升充实骨干队伍;把工作作风搞实;措施要实;工作务求实效。进一步往深里走。要对关工委工作进行深层次思考;解决青少年内心深处深层次问题;关工委工作水平要上去,工作重点必须下移。深入基层,把高校二级学院、把中小学作为优质化建设的重中之重来抓,把关工委的根扎正扎牢扎深。进一步往精里走。做到五精:精心搞好顶层设计,精细做好日常工作,精确找准工作定位,精准服务青少年需求,创造精彩特色品牌。进一步往优里走。要优化工作思路,优化工作队伍,优化工作平台,优化工作方法,把各项活动、各项工作做优。进一步往新里走。多年来,我们注重工作创新,取得了重要成果,评选出了80个创新项目。我们要把优质化建设过程作为创新过程,了解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经验,取得新成果。进一步往心里走。要以是否入脑入心,作为衡量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的唯一标准,加强工作的针对性。
一号文件中把优质化内涵凝练成三句话,即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创新性工作,坚持优质化服务。我们要紧紧围绕这三句话开展工作。
四、关于优质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第一,认真学习领会文件。
认真学习两个方面文件。一是常态化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如教育部党组(教党〔2009〕20号)文件,省委教育工委、省委教育厅党组2010年51号文件,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完善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长效机制的通知》(苏财教〔2009〕147号),以及常态化的《基本要求》,等等。二是优质化建设的系列文件,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关于推进全省教育系统关工委优质化建设工作的意见》(苏委教〔2009〕1号),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印发市、县(市、区)教育局和高校关工委优质化建设工作基本要求的通知》(苏教办关〔2009〕2号),等等。
要将常态化与优质化紧密相连,把常态化和优质化的文件连起来学;把优质化的一号文与《基本要求》两个文件结合起来学。精读,细读。关工委在职领导要带头学,工作团队要重点学,老同志、委员单位和二级学院都要认真学。做到学习有高度,宣传有广度,研究有深度,落实有力度。通过学习,提高对优质化建设的认识,把握好优质化建设的标准,从中收获优质化建设的底气,增强做好优质化建设的信心。
第二,着力提高思想认识。“认识是先导”,是我们做好关工委工作最基本的经验。我们要把优质化建设顺利进行下去,就必须要解决好方方面面的认识,如党委一班人、委员单位负责人、老同志、单位基层关工委负责人等;要不断深化认识。关工委每前进一步,都要把解决认识问题作为“先行官”,排除各种思想障碍。
第三,做好本单位优质化建设规划。要对照2号文件的各项指标找出差距,要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设计好整改阶段,要在计算工作量的基础上,提出实现优质化合格的时间表。优质化建设规划要经党委认真研究确定,建设规划要在和省教育厅沟通同意后再实施。条件成熟后,还可以党委名义下发开展优质化建设的意见。
第四,要开好优质化建设动员大会。要以党委的名义召开动员大会,讲清楚为什么要搞优质化建设,本单位优质化建设是如何规划的,需要方方面面做什么。把思想统一起来,把力量凝聚起来,上下一心共同努力,把优质化建设工作搞好。
第五,综上所述,做好优质化建设,要把握好五个度,处理好十个关系。
这里我只讲点原则,希望大家认真研究,准确把握。
把握好五个度,即认识要有高度,思考要有深度,工作举措要有力度,对老同志要有温度,服务青少年要有精准度。
处理好十个关系,即:①处理好借势发展与抓落实的关系。以习近平总书记指示作为优质化建设的重要推动力,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作为优质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借势推动发展,以抓落实促进发展。②处理好常态化与优质化的关系。常态化是优质化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常态化就没有优质化;优质化是常态化的新阶段,是为了巩固、提高、发展常态化;常态化永远在路上,优质化也永远在路上,没有尽头。③处理好党委与关工委的关系。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一号文件是对教育系统各级党委发的。换句话说,优质化建设的任务是交给各级党委的。因此,完成优质化建设任务,党委是责任主体,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优质化建设工作要在党委领导下进行。离开党委的坚强领导,优质化建设一定做不好。党委要用一定的精力、人力、物力、财力来做这件事。关工委是执行者,是参谋助手,协助党委完成任务,离开了关工委的有力协助,优质化建设一定会大打折扣。关工委建设优质化了,实际上就是党委的思想政治工作、青少年工作、老干部工作优质化了,党委和关工委都责无旁贷;关工委要强化责任,做好参谋,全力以赴,积极作为。④处理好工作团队与委员单位的关系。关工委工作团队要发挥关键作用,委员单位要发挥助力作用,相互不能替代。工作团队只有与委员单位联手,优质化建设才能收到应有效果;工作团队与委员单位的作用,仍需要在优质化建设过程中不断提升。⑤处理好认识与建设的关系。着力抓好认识,认识问题解决了,“磨刀不误砍柴工”,建设问题则迎刃而解。⑥处理好整改与合格认定的关系。合格认定不是目的,是手段,整改才是目的。整改到位了,合格认定才能水到渠成。⑦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各单位的优质化建设,可选一到二个基层单位试点,探探路子,总结经验,取得指导基层单位优质化建设的主动权。⑧处理好上级与基层的关系。上级和基层优质化建设都很重要。没有上级单位的优质化就不能指导好基层单位的优质化;上级单位优质化搞不好势必影响基层单位优质化。优质化认定必须分层次进行,但优质化建设要同时抓,同步开展。⑼处理好壮大队伍与提高队伍素质的关系。关工委不能没有一定数量的工作队伍,但只有数量、没有质量不行。优质化建设,从根本上要抓人的素质提高,没有人的优质化,就没有关工委工作优质化。因此必须两手抓,一手抓壮大队伍数量,一手抓提高队伍素质。⑽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优质化建设的一号文和《基本要求》都继承了常态化建设成果,比如“六大机制”、“四个作用”、平台建设等都写到了文件中,体现了继承。优质化是一项崭新的工作,新情况,新问题,新办法,新经验,新目标永远在前头,我们必须要有创新精神,不畏艰难勇攀高峰精神。因此,文件中还强调,要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导向,以优质化为导向,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在优质化建设过程中,创造出更多的新经验新成果。